时间:2016-06-09 17:34 | 浏览次
羊多头蚴病又称脑包虫病,是多头带绦虫的幼虫--脑多头蚴寄生于羊的脑和脊髓引起疾病。患病羊几乎是羔羊和2岁以内的年轻羊,山区发病率较高为25%-30%,严重影响养羊业的发展。
1、病原体
多头带绦虫长40-100厘米,其幼虫--多头蚴为鸡蛋大小的囊泡,囊内充满透明的液体,内膜上有许多点状头节,主要寄生于羊的大脑,偶尔也见于延脑和脊髓。
2、致病过程
多头带绦虫的孕节片和虫卵,随终末宿主(犬和其他肉食动物)的粪便排至外界,污染草地,羊随吃草或吞食虫卵,虫卵在胃肠消化液的作用下,孵化出六钩蚴,进入肠粘膜毛细血管内,随血液循环被带到身体各部位,当到达脑和脊髓时,产生移行管道,井停下来开始发育,经过3个月发育成多头蚴。当压迫神经时病羊表现出神经症状。
3、临床症状
急性型:以羔羊的症状最明显,在感染后15天左右表现体温升高,食欲下降,反应敏感或迟钝,无目的奔走或长时间的沉郁。严重的病例精神高度沉郁或强烈兴奋,有的斜视,颈弯向一侧,流涎磨牙,有的做圆圈运动,前冲或后退,然后发生痉挛;有的兴奋沉郁,离群躺卧,病程5-7天,死亡率低,多数症状逐渐消失,转变为慢性。
慢症型:在慢性病例中,仅有一个或少数囊泡寄生时,囊泡没有长大到在脑组织的四周遭受严重压力之前,常常看不出症状。4-6个时由于囊泡增大,压迫脑和脊髓,出现症状,其症状由多头蚴的寄生部位决定的,寄生在大脑额区,向前直线奔走,碰到障碍物时,将头抵住,呆立不动;寄生大脑后部枕骨区的,头举高作后退运动,呈角弓反张姿势;寄生于小脑时,站立或运动都失去平衡,站立时四肢外展或内收,行走时步伐蹒跚;寄生于脊髓时行走后躯无力,甚至麻痹,呈犬坐姿势,排尿失禁。病程较长,症状反复出现,严重的经1-2个月死亡。